文 |和玲李浩贤
84.8 kWh 电池包、NEDC 续航 555 km、MEB 纯电平台、后驱 /四驱可选,最重要是不到25万元的预售价,ID.4 在中国的首秀可谓一鸣惊人。
不过如果你只把ID.4简单看做“大众又在中国推出一款新车”的话,那么你就肤浅了。对大众而言,ID.4乃至整个ID.家族的到来都是冲着改变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来的。就像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所说:“我们相信ID.4将真正改变玩法。”
至于大众要改变谁定下来的玩法,这里就看破不说破了。
谁会买ID.4?
都说德国人的成功来自于保守。如果你有仔细研究过ID.4,你是否已经意识到ID.4的“普通”只不过是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只是没有意外。就连上汽大众内部人士都坦言,“大众的产品一贯都是具有‘迟来的爱’的气质,ID.4也一样。”言外之意很明显,ID.4不太可能上市即大卖,需要时间让你慢慢品。
谁会买ID.4呢?这个问题是ID.4首发亮相之前,南北大众内部持续讨论的问题。一汽-大众的一个内部人士给我举了一个实例,之前有个朋友是高尔夫铁粉,家里有个蓝牌想买个20万以内的电动车。走过路过看了特斯拉、小鹏、威马一众新势力,最终出手的却是高尔夫纯电。理由很简单,“还是我熟悉的高尔夫。”
请注意,高尔夫纯电的续航里程只有270公里。而ID.4 在这一点上就让大众充满了信心,可以提供超过550公里的长续航里程。“喜欢大牌大厂、注重安全的大众消费者会喜欢ID.4的 。”这一点完全同意,但是如此看来,感觉ID.4 打败的不是电动车,而是传统燃油车。
在车型上的差别是细微的,就看谁更会玩了?在大众联合发布ID.4 的第二天,上汽大众在珠海搞了一个ID. CUBE开箱仪式,宣布其中文名为“光荷4 X”,并请来了《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冠军重塑乐队来做现场演出嘉宾。
重塑乐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喜欢的喜欢的要死,不喜欢的就说“他们太装了”。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看过重塑的现场,没有人不喜欢的。没错,重塑跟光荷4 X气质完全相符。这一回合上汽大众明显胜出,至少有个中文名字还是更适合中国人的胃口。
狼来了?
两款新车都要到明年初才能陆续上市交付。能不能开门红,都不影响ID.4必将成为与甲壳虫、高尔夫齐名的大众经典车型。尽管前有ID.3,但是ID.4作为首款大众电动国产车型,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大众电动出行新时代。
至2023年底,大众将在中国推出8款ID.车型;至2025年,大众汽车每年将销售至少150万辆电动汽车;至2050年,大众汽车旗下车型和集团整体都将实现完全碳中和。
“大众电动车,狼来了”,这只靴子真的就要落地了。一汽-大众佛山和上汽大众安亭都建立了新能源车工厂。其中,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是一个全新工厂,总投资170亿元,年产能30万辆;一汽-大众则是在佛山工厂扩建了生产线,两个工厂的总年产能可达60万辆。
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工厂将生产6款电动车,不仅仅是大众品牌,还有奥迪品牌、斯柯达品牌。目前知道的其中4款是奥迪电动车,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这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有可能是ID.6和ID.2。ID.6是一款基于ID概念车Roomz的七座SUV;ID.2是一款纯电SUV,T-Roc的替代品。
南北大众已经双箭齐发,但是就在ID.4首秀前一天,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方案已获得安徽省发改委备案通过。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将增加至73.56亿元,大众中国投资将在此前50:50的股比基础上,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并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大众在电动车方面又增加一只筹码。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该合资公司4-5个大众集团纯电动品牌产品。之前大众一直强调,南北大众仍是大众在华电动车发力的重点,而江淮大众只是生产“廉价电动车”。而面临着持股增加、廉价电动车市场低迷等因素,未来又会有哪些变化,无法预测。
除此之外,今年大众在电动战略方面动作频频,包括对国轩高科进行投资、奥迪品牌和一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开始本土化生产PPE平台高端电动车型等等。
显而易见,大众正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挑战现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的红火。9月份,ID.3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为8000辆左右,快速冲到第三名,仅次于model 3、雷诺ZOE。
在欧洲卖得好,并不代表在中国也一样立马上量。其实对于大众来说,ID.4能不能一炮而红,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众想借ID.4开始,逐渐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电动车的世界。这才是大众汽车的野心。
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尽管大众野心十足,但不容忽视的是,早前被一系列软件问题所困扰的ID.3,即便已经在海外正式交付,但有外国媒体表示,大众并未完全处理好ID.3的软件问题,依然存在非常多的Bug,而且几乎都发生在软件层面。
这些问题包括:后置摄像头会随机关闭;使用导航时两块屏幕可能会卡死;手机连接至蓝牙时扬声器会发出嘶嘶声;无钥匙系统间歇性工作;空调温度调节失灵;能耗显示为负值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ID.3和ID.4在海外的大规模交付,车主还会发现更多的Bug,对于MEB这个新架构以及ID.3/ID.4这两款新车来讲,确实有点出师不利的意思。
可话说回来,大众ID.系列所面临的处境,不正和特斯拉推出Model系列之初的处境一样吗?只是区别在于特斯拉的弱点是整车制造,尤其是质量控制方面;而大众的弱点在于软件层面,两个死对头恰好形成了“互补关系”。
所以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在造新能源车这件事上并没有「容易」两个字,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差错。
平心而论,有别于硬件方面出现“硬伤”需要通过线下召回解决,软件问题是可以通过OTA解决的,也就是说大众当前面临的所有难题,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得到完善、解决。
至于大众能ID.4能否真的改变玩法,一切都将在明年初,正式交付使用后,见分晓。